早高峰时段,有上班族在驾驶途中接听紧急来电,手忙脚乱间险些酿成交通意外;会议室里,职场人士面对重要电话却因无法实时记录关键信息而焦头烂额……这些看似日常的场景,却直指传统语音通话的“硬伤”——单调、低效。
传统通话虽能实现双向交流,但其功能局限于语音传输,缺乏场景化服务能力,用户无法在通话过程中调用其他功能(如实时记录、文件共享),也无法通过多模态交互提升效率。
近年来,运营商们和手机厂商正是瞄准这一痛点,以中国联通为代表的通信运营商持续发力创新,推出的AI彩话产品,使传统通话从“沟通工具”进化为连接服务、效率与情感的“超级入口”。
中国联通的AI彩话不仅突破了传统通话的限制,还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加互动、智能和个性化的通信平台,AI彩话,成为今年世界电信日,通信行业给亿万用户的最大“礼物”。
破痛点:从“听筒两端”到“全场景覆盖”
传统通话的三大痛点问题正长期困扰着用户:单调的黑白界面缺乏视觉吸引力,使交互体验停留在“功能机时代”;功能设计仅聚焦基础语音传输,难以支撑会议记录、文件共享、多模态互动等场景化需求;更关键的是,传统通话的交互模式与数字时代用户需求逐步脱节。
可以看到,当远程协作成为常态,当“银发触网”需求激增,当碎片化沟通渗透生活,用户对通话的期待已从“传递声音”升级为即时交互、智能服务与情感连接。而中国联通AI彩话的诞生,正是对传统通话与数字时代新通话矛盾的回应。
事实上,AI彩话的关键创新在于突破了传统通信功能的边界,其应用场景正向多领域纵深延展。从社交娱乐到智慧政务,从校园教育到企业协同,持续输出精准的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
在商务领域,对于频繁开会的上班族来说,工作效率的提升一直是关键。在需要频繁沟通和协调工作的环境下,传统的通话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快速记录和整理信息的需求。例如,会议期间,会议记录员难以在与会的同时全面记录下所有的会议要点和任务安排。尤其是在通话内容丰富、涉及多方讨论时,信息的丢失和遗忘几乎不可避免。
中国联通推出的AI彩话中的“通话速记”功能,可以解决这一难题。通话速记功能在通话过程中自动记录所有重要的内容,并实时生成文档,确保用户能够轻松获取通话中的所有关键信息。这一功能不仅能够帮助职场人士记录下每次重要通话的要点,还能将记录自动整理成文本,减少了传统笔记记录的工作量,为会议效率和工作安排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一些职场人士看来,中国联通AI彩话推出的“通话速记”功能,直击商务场景中“高效沟通”与“信息留存”的核心矛盾,成为现代职场人提升生产力的利器。其价值其意义不仅在于功能本身,更在于为运营商开辟了“通信+办公”的融合赛道,和对用户痛点的精准洞察与场景化适配。
联通AI彩话也精准狙击校园场景,为学生定制个人智能体,结合情侣陪聊、学习互助、求职咨询等场景设置不同的角色和知识库,学生可通过智能体实时交流,实时解答作业和课程问题。数字人还可以作为个人学习助理,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优化学习效果。
在家庭市场,AI彩话为孩子、乡村老人等群体定制亲情陪聊、暖心陪护等不同类型的服务,不同人群可通过智能体获得心理慰藉。
在业内看来,联通AI彩话的升级不仅是对用户痛点的精准回应,更是呼应了运营商对通话业务AI的探索,更与中国“新基建”“数字经济”战略高度契合,通过5G+AI赋能千行百业,重构通信基础设施的价值。
强进化:功能全面升级拓宽通话边界
AI彩话不仅仅是一次通话业务的升级,更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通话方式。通过不同功能模块的引入,AI彩话让通话变得更加智能、个性化和富有趣味性,中国联通AI彩话的创新功能,以“电话即入口”为核心理念,重新定义了通话的价值边界。
其中,数字人通话是AI彩话的一项创新功能,让传统的“通话对象”进化到“交互伙伴”。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数字人形象,并在通话过程中与数字人进行互动,通话中展示个性数字分身。数字人不仅能够实时口型对齐,还能够根据通话内容做出反应,极大提升了通话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这一功能特别适用于需要频繁沟通和交互的场景,如商务洽谈、家庭沟通等。
更重要的是,用户还可以通过数字人完成多个任务,如查看日程安排、记录待办事项、设置提醒等,使得用户能够在繁忙的工作或出行中依然保持高效工作。
在数字人通话体系下,通话智能体通过整合大模型、个人知识库及数字人技术,与10155码号平台深度耦合,打造个人用户与AI智能体的实时交互闭环。在呼入场景中,设置呼转10155号码平台,系统以数字人为载体,提供情景自适应通话服务,有效解决用户在会议、驾驶等高专注度场景下的通信痛点,降低沟通中断带来的效率损耗。呼出场景则聚焦时间管理需求,用户可将差旅安排、健康提醒等事项嵌入系统,由智能体基于预设节点主动触达用户,形成从信息识别到执行提醒的全链条服务。不难发现,该产品通过场景化技术嫁接,显著提升通信工具的主动服务能力与用户黏性。
此外,随着远程工作和线上会议的普及,个性化和隐私保护逐渐成为用户需求的重要方面。最新推出的通话背景功能,包括动态通话壁纸和虚拟背景,正是对这一需求的精准回应。在语音通话中,用户可以选择展示静态或动态壁纸,彰显个人风格。而在视频通话中,虚拟背景的应用不仅帮助用户在各种场合下隐藏私密环境,还提高了线上交流的趣味性和专业性。
AI彩话为个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应用。比如,在社交互动中,用户可以通过虚拟特效和AR头套等功能,展示个性化的虚拟形象,与朋友和家人进行更具趣味的互动。此外,对于老年用户,AI彩话的数字人通话功能可以提供无障碍的沟通方式,极大改善了老年人的沟通体验。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AI彩话通过数字人IP定制、企业级智能客服等高附加值功能,开辟用户订阅、B端解决方案等多元变现路径,同时沉淀用户行为数据反哺技术迭代,形成“场景创新-数据积累-体验升级”的飞轮效应。在通信行业从“流量经营”向“价值经营”转型的当下,以中国联通为代表的运营商通过AI彩话率先卡位智能通信赛道,为行业提供了从基础设施向生态平台跃迁的标杆范式。
硬底座:云智网深度融合下的产物
AI彩话通过情景通话、实时字幕、特效交互、数字人代接等多元功能,展现了中国联通5G与AI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这些功能的背后离不开中国联通对AI技术的长期沉淀。
联通以通信网络为底座,融合云、智、网能力,将传统通话升级为“视频+AI”的全场景交互平台。不难发现,其核心逻辑是:让每一通电话成为服务入口,从传统通话转向多模态交互。
一方面,AI彩话走向终端离不开5G网络技术的加持,在高速网络支持下,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实时传输。通过IMS数据通道,语音、视频、文本和文件等多种数据类型能够并行传输,保障了通话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另一方面,联通“数智”技术的不断升级与沉淀正成为其核心竞争力,AI彩话通过集成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数字人交互等技术,实现了“数字人驱动”和“实时转写”等场景。AI智能体能够在通话过程中实时应答,结合大模型和个人知识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互动。
与此同时,生态兼容性也是联通AI彩话的核心技术亮点。据了解,AI彩话无需下载任何应用程序,用户只需通过普通的语音或视频通话,即可享受所有功能。该产品支持主流手机终端,并可适配不同操作系统,最大程度地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
可以看到,作为通信运营商向智能化服务转型的战略级产品,AI彩话通过“5G+AI”的深度耦合,实现了通信基础设施与前沿数字技术的范式重构。这一创新不仅突破了传统语音通话的单一模态局限,更构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全场景智能服务生态,标志着通信产业从连接管道向价值平台的质变跃迁。
总的来看,中国联通AI彩话的推出,不仅是让通话“更炫酷”,而是重新定义通话的边界——从沟通工具进化为连接人与服务、现实与虚拟的超级入口。当技术让交互“无感”、让服务“直达”,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按下拨号键时,开启的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责任编辑:康玲华)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