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20:31:48
不带这么埋汰银行的。
银行一折以下转让不良资产的事情不罕见,但银行PB到0.1以下就实在有点......
以5月7日收盘价计,某港股上市城商行市净率为0.05,也就是说:投资者只要花费5分钱,就能买走这家银行1元净资产。
何至于此?
1、
从宏观来讲,港股上市银行PB普遍低于A股,多数银行都不能逃脱这个魔咒,但这应该不是全部原因。
从财报数据看,该行2024年营收、净利润双增,尤其是净利润近乎**增长,资产质量也有所优化。
但问题在于,即便是资产质量有所优化,但依然大大落后同业。
该行2024年末不良率2.84%,而全国城商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 1.76%,同时该行还有高达5.8%的关注类贷款。
这还没完,该行逾期贷款占比高达13.6%,其中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9%。根据《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本金、利息或收益逾期超过90天的金融资产至少归为次级类。
次级类,也就是不良资产的范畴。如果严格按照监管标准,那么该行的不良率......
2、
即便是这种情况0.05倍PB合理吗?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把该行那些逾期和不良贷款打包出售可能都没0.05这么低的折扣。
做一个极端假设,不考虑各种因素,将该行逾期贷款全部视为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即500亿+的不良贷款,与其净资产做一个简单的加减法,该行还剩100多亿元净资产。
但截至5月7日收盘,该行市值约合人民币仅30亿元左右。
该行会出现这种极端假设的情况吗?大概率不会,在其逾期贷款中,抵质押贷款占比超过50%,资产拍卖总能回点血。
而且,虽然很差,但该行的资产质量还是在好转的。
近五年,该行不论是逾期率还是不良率,虽然这其中可能有贷款余额升高的影响。同时,该行的拨备覆盖率则是从2020年133.26%上升至202.59%。
此外,该行的确有一些向好趋势。
3、
不可否认,该行是有历史包袱的。
在2019年地方国资接手了6家民营企业手中的股权,48.18% 的股份均归地方国资所有,截至2024年末,该行国有法人持股已经提高到62.63%。
而在2020年,该行不良率大幅上升至2.97%,在年报中该行时任董事长致辞中提及“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处置规模创历史新高,做实资产质量分类,主动加大拨备计提力度。”
故而,不排除国资接手后,采用了主动暴露风险的策略。
此处,说句略带偏见的话:民营企业作为大股东的商业银行,是真的神奇,比如前几年某破产银行和某大曾为第一大股东的银行。所以国资入主,是该行的一个长期利好。
国资入主后的几年里,该行的高层发生了一些变化,2021年履任12年的董事长离职,2022年行长和副董事长兼董秘辞职,现任行长加入。
加入前,现任行长在宇宙行工作了近20年,2024 年 11 月,被选举为该行董事长人选。
从股东到掌舵人,该行算是完成了一次浴火,至于历史包袱,只能让时间一点点抹平。
但无论如何,5分钱买1元净资产,这事都有点过于鬼畜了。
一句题外话,2019年地方国资花了近150亿元,受让了该行28.49%的股份。
最后,你知道这家银行是谁了吗?
注: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