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Sense脑机机器人研发突破壁垒,微美全息(WIMI.US)技术融合抢占千亿未来产业

内容摘要据中国科学院新消息,科研团队成功研发脑机接口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CyberSense。这台机器人能像缝纫机穿针引线一样,将比头发丝还细的柔性电极精准植入动物大脑,为脑机接口与脑科学研究提供关键支撑。脑机接口领域再添利器植入后的柔性微电极

据中国科学院新消息,科研团队成功研发脑机接口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CyberSense。这台机器人能像缝纫机穿针引线一样,将比头发丝还细的柔性电极精准植入动物大脑,为脑机接口与脑科学研究提供关键支撑。

脑机接口领域再添利器

植入后的柔性微电极可以将大脑的神经电信号传导到微型芯片,由微型芯片对收集到的神经信号进行处理和通信,从中解析出大脑在执行的信息处理,并控制外部设备,也可以通过微电流刺激电极触点附近的神经细胞,对脑活动进行调控。

CyberSense突破柔性电极植入技术瓶颈,标志着我国在脑机接口核心工具领域取得自主突破。在下一步工作中,该科研团队计划,将脑与类脑实验室脑机接口与融合智能团队继续开发柔性电极植入机器人系列产品,促进脑机接口与脑科学的发展。

政策出台加速脑机接口等新技术推广

与此同时,政策方面,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天津市构建“大消费”格局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

此外,近日,“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重点打造临床转化、概念验证和孵化加速核心功能,培育脑机接口产业链核心环节。

自去年6月至今,上海布局了量子计算、脑机接口、6G、第四代半导体、绿色燃料等一系列未来产业。这些产业虽然尚未形成产业规模,但具有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等特点,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可以说,如今在科技界,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通常是指不依赖常规的脊髓或外围神经肌肉组织系统,在脑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流与控制通道,以便实现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直接交互。

脑机接口技术主要分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类,其中,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是在头皮表面使用电极、传感器等设备,获取大脑活动信息。这项技术在医疗、康养、教育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全球科技竞逐的重要赛道。

市场方面,根据Precedence Statistics的统计与预测,2023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约为23.5亿美元,至2033年将提升至108.9亿美元,对应2023年~2033年复合增速为17%。而国内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目前仅为10亿元左右,预计2040年将超过1200亿元。

微美全息协作创新集成攻关

无可否认,近期,脑机接口领域捷报频传。据介绍,微美全息(WIMI.US)作为脑机接口领域的前沿企业,近年来通过技术研发、跨领域融合及产业协同,以形成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及产品为目标,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一体化布局和全链条管理,全面布局脑机接口未来产业。

事实上,微美全息成立脑机接口创新研发中心,旨在增强战略敏捷和战略主动,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集结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AI视觉等领域优秀人才,通过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分析脑电信号,高效开发高精度脑电信号处理算法,显著提升识别准确率和响应速度,完善构建“脑机接口+”新生态,在康养、工业安全、智慧生活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加快商用。

结语

经过多年探索,脑机接口企业队伍持续壮大,脑机接口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设备供应,比如脑机接口芯片、数据库、相关算法等;中游为脑机接口产品供应,包括脑机采集平台和脑机接口设备等;下游为应用,涵盖范围广泛。同时通过一批批前沿交叉领域技术创新项目、概念验证中心、高质量孵化器、重点实验室布局陆续实施,加快推进未来产业引领地建设。因此,可以相信,脑机接口产业规模会越来越大,产值有望达到万亿元级。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