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订单破500万,京东40天攻入外卖行业腹地

内容摘要来源:36氪“消费者满意”,是京东在外卖新战场中撕开一道口子的利刃。文|晓曦500万单。这是京东外卖4月15日的日订单量数据。上一次的数字公布是在3月24日——京东宣布其外卖服务上线不到一个月,日订单量突破100万单。这意味着,过去的半个多

来源:36氪

“消费者满意”,是京东在外卖新战场中

撕开一道口子的利刃。

文|晓曦

500万单。

这是京东外卖4月15日的日订单量数据。上一次的数字公布是在3月24日——京东宣布其外卖服务上线不到一个月,日订单量突破100万单。这意味着,过去的半个多月里,京东外卖日订单量翻了5倍。

另一个可以用来定义其生态位的数据是,2024年Q2,美团外卖的日均订单量约5880万单,饿了么约2000万单,实现如此订单规模,两家公司都用了15年左右的时间。而京东日订单量达到500万,只用了大约40天。

4月15日,京东黑板报发布消息称,当天京东品质外卖日订单量将超过500万单,因为都是品质堂食餐厅的外卖,GMV比“幽灵外卖”1000万单还大。因秒送业务发展迅速,本季度京东将再招收不低于5万名全职外卖员,全额足额缴纳五险一金且所有费用都由京东承担。此外,京东宣布上线“自营秒送”电商业务,实现全品类覆盖,全国已有超过十万家京东品牌线下店全部接入秒送,平均送达时间快于30分钟。

短短40天,京东以极快的速度攻入外卖行业腹地。一场隔空回应几乎同时到来。4月12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社交平台对京东外卖进行点评,称“京东不是第一家做外卖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很快,刘强东在内部回应员工称,“不要和人打口仗,不能产生社会价值。”

过去两个月,京东针对外卖业务发布的每个举措都让行业有些意外,也使得外界对它的策略充满好奇。4月11日晚,围绕为什么做外卖、怎么做、做到了什么程度等问题,京东集团SEC副主席、京东集团CEO许冉与36氪进行了交流。

访谈中,许冉多次谈到京东做外卖的初衷——从自我出发、从用户需求出发、从行业痛点出发,出于竞争视角的考量则很少,“竞争对手只是一个可参照的对象。”许冉用开车来类比,称“更多是往前看,而不是天天看后视镜。”

对于京东外卖而言,日订单量突破500万的阶段性节点之后,更广阔的市场还在快速开拓中。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它在行业中引起的关注度正在提升,这条鲶鱼也为久违竞争的外卖市场带来了一阵新的风暴。

“品质外卖”,一个更难的起点

“如果说其他平台已经充分满足了用户需求,那就不会存在现有的这些行业痛点了。”

“用户有需求,商家有痛点,京东具备核心能力,就是这么个逻辑。”

京东做外卖的初衷,外界有诸多推测。

4月11日的访谈中,许冉多次对我们表示,京东做外卖最核心的目的是解决行业痛点,而非竞争的考虑。“过分关注竞争对手,从来都不是京东的打法,京东是从自身用户和业务发展的需求出发,决定进入什么赛道、不进入什么赛道。”

大而成熟、矛盾突出,是外卖行业的两大特质。一方面,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外卖市场,2024年约有5.92亿人使用在线外卖服务,超过全国互联网用户总数的半壁江山,参与其中的商户、外卖骑手数量级高达千万,“京东自己的用户,本身也养成了很强的即时配送需求。”另一面则是,食品安全隐患、骑手社会保障长期缺位、商家抽佣过高等问题,长久萦绕于行业上空。

“外卖平台集中度高,并没有带来行业的健康发展。”许冉表示,“对京东来说,我们有意愿也有能力,去解决行业痛点、满足用户需求。”

京东的第一步棋,落在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外卖”定位上。品质放心,的确是大众消费者在外卖消费中的痛点与诉求,也是京东第一天起做电商的长板——在电商初兴的时代,电商需解决三个问题:买得便宜、买得方便、买得放心。彼时,京东便强调正品行货,培养出的用户认知一直延续至今。

此前,36氪调研过的餐饮品牌与外卖服务商普遍认为,“品质外卖的概念是好的,重点在于如何理解、如何落实。”一位服务商对36氪表示,过去外卖平台中不少个体商家为了销量,不得不卷入与低成本商家的价格战,“对于良心经营的人来讲,他们肯定希望有一个平台能扶持真正做品质的餐饮人。”

把控供给端质量,是京东现阶段对于“品质外卖”的理解。

具体而言,一是前期的商家筛选——外卖出现前,餐饮是一个以线下流量来检验经营环境和食品质量的业态,这意味着流量不完全来自线上、线下消费者能起到真实的监督作用。如今京东将招募范围设定为“品质堂食餐厅”,通过商家资质、堂食环境、消费者评分等三重标准,来进行商家的入驻审核。

二是持续的验真与巡查——优化产品的系统功能,逐步接入各级监管部门的餐饮数据接口;在门店入驻后,通过不定期的照片验真、视频巡查、人工复核等方式完成巡检,而对于支持后厨直播的商家,则给予更多流量加权。

其中,“是否具备堂食条件”的审核是其中的一大重点,但店铺图片造假、伪报等情况难以避免,对平台的地面能力要求极高。这是不少从业者的担忧之处,也是京东目前在补的课。 “把优质商家与消费需求串联起来,降低前者在平台的营销成本,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局面。”许冉这样总结京东的路线。换言之,京东希望形成对优质商家的识别能力,进而用更好的流量与佣金政策,给予这些商家更多曝光与更优的生存环境。

一个显性的数字是,目前京东外卖的商家入驻审核通过率大约在40%,其余的六成不合格门店被拒绝上线。

不过,外卖的有效分层是个复杂命题,堂食之外,用户体验、食品制作安全性等维度的评价构建清晰的标准还需要时间。“坦率来讲,这是非常艰难但长期有价值的事情。”许冉谈到,“我们处在初级阶段,在不断摸索之中,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和监督。”

4月15日的京东黑板报指出,当天京东品质外卖订单量将超过500万单,因为都是品质堂食餐厅的外卖,其GMV比“幽灵外卖”1000万单还大。

五险一金与百亿补贴,不全是“成本”

“为外卖员缴纳五险一金,不是额外的成本,而是底线。我们希望它最终体现在效率的提升上。”

“今天补贴的效率是可以高很多的。”

“为何要打”之外,“怎么打”又是下一个问题。

京东没有沿着成熟玩家描摹出的既定路线“火拼”,而是回到行业的底层痛点,以一种颇具颠覆性的姿态做起——正式宣布进军外卖后,0佣金、骑手五险一金这两张牌被接连抛出,分别切中商家与骑手的痛点。其中,0佣金为“拓供”服务,有一年的时限;但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从财务视角来看则是一项即将长期累积的开支,京东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平台。

据官方数据,截至3月20日,京东外卖已与超10000名全职骑手签署正式劳动合同,正逐步落实五险一金的缴纳工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所有成本,包含个人所需缴纳部分,全部由京东承担。京东也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

4月15日,京东进一步宣布,因秒送业务发展迅速,本季度京东将再招收不低于5万名全职外卖员,全额足额全部缴纳五险一金且所有费用都由京东承担。

对于一家大公司而言,“英雄主义”的叙事是一方面,商业与效率视角的考量同样必不可少。毕竟,从对手们的经验来看,外卖业务的盈利本身就并非易事。

许冉表示,京东目前没有从短期财务的角度去思考外卖员五险一金一事。“京东是经过慎重考虑才决定进入外卖赛道,在意的并非某一季度、某一年的财务目标,而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业务。”

这也意味着,五险一金缴纳对于业务的长期推进有利——“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但同时也可以让骑手的获得感更强、稳定性更好,从而也会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骑手五险一金也就不全然与成本划等号,最终会体现到效率的提升上。

与之类似,京东快递的过往经验,也是商业问题与社会问题交叠的一种实践。2007年,京东快递从招聘第一批员工开始,就全额为快递小哥缴纳五险一金。3月21日,刘强东在朋友圈发文称,去年有超过1200名快递小哥迎来退休生活,他们一次性提取到可观的公积金金额,并得到相应的退休金及医疗保险保障。他写道,“利润、市值和财富,不应该建立在底层百姓无保障的生活之上。”

许冉在此次访谈中引据上述数据,并表示“我们认为这是值得坚持的做法,所以接下来也会继续去坚持。”

佣金与骑手五险一金之外,京东的最新动作瞄准了C端用户的“兴奋点”——4月11日,京东外卖宣布上线百亿补贴,面向全体用户发放每日可抽、最高20元的补贴,同时上线百亿补贴“超级爆品”专区。

用投入换规模在互联网行业是常规叙事,“百亿补贴”不是新鲜玩法,在外卖行业它会产生多大的作用?

许冉提到,外卖行业的经营环境不同以往,从商家和用户的角度来讲,对外卖消费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其实现在并不需要巨额补贴来去培养用户习惯,因而补贴的效率也会更高。此外,京东在外卖业务里的百亿补贴打法,依然延续对品质商家的“奖励原则”,并非全盘覆盖,因此相对可控。

谈及具体节奏,许冉表示,“行业痛点非常清晰,在此基础上我们会把真金白银投入到好商家、好产品里,提高费用使用效率。”

从进入外卖的第一天起,京东的一系列打法在外界看来都显得有些“激进”,但内部的整体情绪却是理性的。京东外卖在做一个“难而有价值的事情”。“对骑手的保障、对商家的让利、与用户的互动,这些都是经过慎重讨论和计划的。”许冉称,“正因如此,我们对于这些投入的规划还是非常坚决的。”

500万日订单量意味着什么?

“对于新业务,我们复盘和评估的频次会非常高。”

“外卖是一个高频日常的场景,它会为京东带来用户的增量、场景的延伸。”

500万的日订单量出乎不少人的意料。

更重要的是,外卖是公认的高频业务,对京东的主业可能产生带动作用。过去一段时期,京东在多个场合表述过零售业务的增长点——下沉市场渗透带动用户增长、多品类的持续延伸、以及即时零售的场景扩展。许冉也坦言,外卖业务若能保持强劲增长,将会为零售业务带来用户增量、场景延展、消费频次的提升等。

4月15日的京东黑板报宣布,京东已经上线“自营秒送”电商业务,全国已经有超过十万家京东品牌线下店全部接入了秒送,平均送达时间快于30分钟。京东自营秒送业务涵盖:所有商超类目、服装、化妆品、家电手机等各类电子产品、药品等几乎所有品类全覆盖,自营品质+秒送服务,确保最好的用户体验。

回到外卖订单量的快速增长,京东的归因来自两方面——一是供给的快速增长,“我们用很短的时间跟很多商家形成深度合作”。在业务早期,供给覆盖增多,必然会带来单量增长。二是产品能力、用户体验、履约能力的提升,拉升了单个用户的消费频次和单个门店的单量。

即便如此,还是“离下结论的时间差太远”。据许冉透露,在外卖业务的推进过程中,围绕用户需求、打法有效性的评估、短板与不足、下一阶段发力重点等在内的复盘,“每个月、每周、每天都在发生”。

谈到外卖业务2025年的订单量目标,许冉表示“做到了再与大家沟通,先不放空炮了。”她又一次强调初衷,“让消费者吃到东西好、价格低的食物,让用心做产品的商家能在京东经营好,我们的理念就是这么简单和朴素”。

回溯京东创立以来的关键节点——扩品类、自建物流仓配系统等,不少决策并未经过严密计算,只是从“用户体验至上”的出发点中自然衍生出来。刘强东本人在《创京东》一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说实话,我内心里从来没有太在乎过友商的竞争,我内心里最在乎的只有‘消费者是否满意’。”

这是京东上一阶段的制胜之道,也是京东在外卖新战场中撕开一道口子的利刃。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